哲学中的幸福观
西方哲学中的幸福观
幸福是什么?
幸福是人生的圆满
哲学中的快乐主义与完善主义
快乐主义:快乐是目的,快乐本性是好的,但要理智地追求快乐。
完善主义:好的生活是快乐与德性二者的结合。幸福主要依靠灵魂的善,也需要身体的善和外在的善作补充
快乐主义与完善主义的分歧与共同点
- 分歧在于快乐和德性何为目的
- 共同点在于实践是一致的
功利主义的幸福观
- 快乐有品质的高低
- 精神的快乐是最高层次的快乐
中国哲学中的幸福观
孔子的幸福观,接近完善主义
- 安贫乐道,崇尚精神的快乐,也懂得享受生命的快乐
- 智力的快乐
- 感情的快乐
- 道德的快乐,道德完善本身就是价值,就是目的
庄子的幸福观,接近快乐主义
- 全性保真,要保护人真实的天性,不要被世俗和物质损害
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
- 中国文人具有“两面性”,即“儒道互补”,入世和出世相结合
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
幸福论的四个观点
- 主观感觉是幸福的必要条件,但不是充分条件
- 愿望实现与否,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
- 幸福取决于价值观
- 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优秀
幸福实际上就是既不是纯粹的主观状态,也不是纯粹的客观状态,而是两者的统一。无论是主观感受还是对客观状态的一个评价,里面都是价值观问题,所以应该立足于价值观来看幸福。
幸福论的应用意义
- 人可以支配幸福
- 生命的单纯是幸福的基本层次,精神的优秀是幸福的,是一种能力,是幸福的最高层次。
明白生命的真实需要
生命最真实的三个需求
- 人亲近自然的需要
- 人对生命的需要
- 人对人与人之间自然情感的需要
人要享受生命自然情感的幸福
- 婚姻幸福的前提是,正确理解婚姻生活
- 人生幸福的前提是,回归生命的单纯,即物质生活的简单和人际关系的简单
- 幸福来自珍惜平凡的生活
如何练就幸福的能力
从社会制度角度论幸福的能力
- 马克思的自由王国,真正的自由王国是存在在物质生存领域的彼岸的
- 人更高的幸福是精神能力的生长、发展、使用
从个人角度论幸福的能力
- 智即智力能力,是指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的结合,通俗来说是快乐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
- “情”即享受心灵生活,用自己的感知能力去体会人生,让自己心灵丰富
两种享受心灵生活的方法
- 要把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变为自己的财富
- 要重视自己的直接经验和自己在经历中的感受和思考,把经历变为心灵财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