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 人人网

《乌合之众》读书笔记

   第一次听到讲这本书是在手机上听的书摘,后来看到了这篇文章,曾经还大发感慨。当时还在彼岸电力,看完这篇文章后,我开始怀疑那位搞管理的副总研读过这本书。今天再次看到这篇文章,先将文章转来……研究下群众心理是很有必要的。
   时常发现,其实我们不比百年(甚至更久以前)的人聪明,他们说的那些事情,那些原因,那些问题……现在直到将来都会不断重复,只不过换了一个外壳而已。《乌合之众》对群体心理的洞悉,就是这样,我们都早已知道问题所在,但也只能遵循某种人类尚未理解的力量,不断再犯。“知道”与“做到”的差距,整个人类如此,何况个人。
   不知为何,中文版书名《乌合之众》,直接有了如此明确的贬义,而英文的《TheCrowd》是明显中性的,虽然内容依然……全书虽有其时代局限性,但总体十分精彩,凭我短短的社会阅历,深感不能完全领会,直接摘录一些作者的观点,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,记录如下:
   个体与群体,就好比细胞与生物体,生物体虽由细胞组成,但具有很多细胞没有的特性,而我们作为个体来研究群体,有一种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的无奈,是研究不清楚的。
   个体融入群体之后,个性会有一定程度的消失,情感和思想会转向群体所有的公共方向,甚至和自己原有的相反。
   群体冲动、易变、轻信、急躁、偏执、专横、感性、极端化、不允许怀疑和不确定存在,好比生物的低等状态……这与组成群体的个体素质无关,这时候其决定作用的是本能和情感,是一种“无意识”的层面,而不是理性,所以高端人士与凡夫俗子组成的群里,差别不大。
   群体不善推理,却急于行动。
   时势造英雄,其实英雄只是一个被动的产物,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,但具体是谁成了英雄,是偶然的。
   高深的观念必须经过简化才能被群众接受,这和做产品很像,普适的产品一定是非常简单通用的。
   群体的道德,会比个人的更好或更坏。群体可以杀人放火,无恶不作,但是也能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、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,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。以名誉、光荣和爱国主义作为号召,最有可能影响到组成群体的个人,而且经常可以达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。
   影响群体,万万不可求助于智力或推理,绝对不可以采用论证的方式,而是应该从情感层面施加影响。而且,想要让这种信念在群体中扎根,都需要把能导致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,好比宗教的手法。
  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,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。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,必须出言不逊,信誓旦旦。夸大其辞、言之凿凿、不断重复、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——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。
   群体的“上帝”从未消失,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立者之所以能够站住脚,是因为他们成功的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,他们使群众在崇拜和服从中,找到了自己的幸福,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。
   我们在用不同的词语代表相同的意义,用相同的词语代表不同的意义。不明确的词语,有时反而影响最大。
   当群体因为政治动荡或信仰变化,对某些词语唤起的形象深感厌恶时,假如事物因为与传统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无法改变,那么一个真正的政治家的当务之急,就是在不伤害事物本身的同时赶紧变换说法。比如把“地租”变成“土地税”。
   群体有着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,或者说个体无意识里有一种犯贱的需要。领袖需要特别的坚定,而他坚定的观点,是否正确并不关键。
   领袖动员的手段——断言、重复、传染。领袖需要名望,名望的特点就是阻止我们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,让我们的判断力彻底麻木。
   种族的强大,在于一个民族普遍信念和情感,是十分稳定的,联想到中国历史上几次非汉族统治,本来是入侵,结果都是更多的被汉化。
   群体在客观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,人类社会一直都在以一种“感性”的方式进化。我们不该对群体求全责备,说他们经常受到无意识因素的左右,不善于动脑筋。在某些情况下,如果他们开动脑筋考虑起自己的眼前利益,我们这个星球上根本就不会成长出文明,人类也不会有自己的历史了。

社会心理学真的很有意思啊,接下来想看看《失控》。

  意犹未尽的附:
  序:
  凡是大规模的群体运动,总是类似于宗教运动。
  领袖煽动信众的三个最为重要的手法。当这些领袖们打算用各种社会学说影响群体的头脑时,他们需要借助”断言法、重复法和传染法“。 他说,”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,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。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,必须出言不逊,信誓旦旦”。根据勒庞的观察,夸大其辞、言之凿凿。 不断重复、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,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。因此,大凡能够成就大业的领袖人物,他最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,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 持久的意志力,这是一种”极为罕见、极为强大的品质,它足以征服一切。
  对历史事实最细致的观察,无一例外地向我证实, 社会组织就像一切生命有机体一样复杂,我们还不具备强迫它们在突然之间发生深刻变革的智力“。因此他反对一个民族热衷于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,他认为,这种变革的计划从理论上说无论多么出色,都不会使民族气质即刻出现变化(因为”只有时间具备这样的力量“)。采用激进的方式,借助于抽象的原则贯彻一种社会改造的蓝图,只会”使一个高度精致的文明倒退到社会进化更早期的阶段”。
  第一卷:群体心理
  自觉个性的消失,以及感情和思想专项一个不同的方向,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的首要特征。
  在感受到群体比个人(数量)强大的思维模式下,有意识的人格消失,无意识人格的得势,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,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,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。
  群体的冲动、易变和急躁,所有刺激因素都对群体有支配作用,并且他的反应会不停发生变化,因此导致群体虽然有着各种愿望,但他们却无法持久,导致群体没有能力做任何长远的打算和思考。
  在群体中,经常出现真相被幻觉所取代,就算群体中的人都是博学之士,在他们专场之外同样会出现这种特点。
  群体的感情表现特点是简单而夸张。正是因为此,群体往往表现出偏执、专横、保守,这些都是与团队的暗示和传染等特性相关。
  群体观念:给群体提供无论什么观念,只有当它具有绝对的、好不妥协、和简单明了的形式,才能够产生有效影响。当观念通过不同的方式,终于深入到群体的头脑中并且产生一系列效果时,和他对抗是徒劳的。
  群体的理性就是一种推理,是把彼此不同,只是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,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。
  群体的想象力是一种形象化的想象力,只能够被形象所打动,只有形象能吸引或吓住群体,成为他们的行为动机。因此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,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。
  信念的强大是因为采取了宗教形式,历史上的大事件都是群体宗教感情而非孤立的个人意志结果。
  民族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个有机体,因此就像其他有机体一样,只能够通过缓慢的遗传积累过程发生变化。
  第二卷:群体的意见和信念
  群体意见的间接因素:种族(重要)、传统(重要)、时间(最重要)、政治及社会制度(次要)、教育(无用)。
 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:形象、词语和套话(重要);幻觉(重要);经验(次要);理性(无用)
   群体领袖特质:意志力、专制;
   群体领袖的动员手段:简洁有力的断言、重复(措辞不变的重复断言)和传染(利用模仿榜样、羊群效应,传染在扩散到广大群众后,也会扩散到社会上层):利用断言、重复、传染进行普及的观念,因环境而获得了巨大的威力,这时它们就会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,即名望。名望即可以是敬佩也可以是畏惧。名望的特点 是组织我们看到事物本来的面目,失去判断力。分类∶先天的的(包括职位和财富所带来的)、个人的。–成功是通向名望的主要阶梯。名望
  群体的信念和意见可分为∶持久、普遍的信念和短暂易变的意见。普遍信念有催眠的做用(正如牛顿也会去证明上的的存在);普遍信念从哲学的角度看往往是分荒谬,但从来不影响其成为普遍信念,而如果缺少某种神奇的荒谬性则无法获胜。
  短暂易变的意见越来越多的成因(P125)∶
  普遍信仰的衰落;
  群众势力的不断增长,这种势力越来越没有制衡;
  传播媒体的发达,导致政府在领导舆论上的无能。
  而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观点各异,导致了政客采取极不稳定的行动路线。
  传媒就是一个大众信息的工具,而失去了原来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引导的作用,放弃了让人接受某种观念和学说的努力。
  也正是群众拥有了庞大的势力,因此只要能够影响他们,获得名望就可以很快拥有专制的权力。当一种文明让群众占上风,便开始失去延续的机会,引为群众的意见极不稳定???
  第三卷: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
  异质性的群体:
  无名称的群体(如街头群体)
  有名称的群体(如陪审团、议会等)
  同质性群体:
  派别(政治派别、宗教派别等)
  身份团体(军人、僧侣、劳工等)
  阶级(中产、农民阶级等)
  群体分析:
  犯罪群体类型群体:容易受到怂恿、轻信、易变,把良好或恶劣的感情加以夸大、表现出某种道德,并且个体在其中感受不到罪恶感,反而具有使命感。
 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:找到有影响力的某个人就可以突破整个陪审团,并且陪审团的组成并不影响决策结果,因为群体特性导致了个性的磨灭
  选民群体:如何让选民接受,首先候选人应当享有名望(个人名望或财富);必须能够迫使选民不经过讨论就接受他;而后开始用最离谱的、甚至异想天开的许诺来哄骗 选民,投群体所好;对于对手则用断言、重复、传染法等中伤(如果对手不会用断言法,而用解释的做法则一定失败),但是注意文字纲领不要过于绝对,而口投纲 领则可以夸张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