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在奋斗还是在挣扎

作者:吴伯凡 所谓“挣扎”,就是一个人在不清楚自己所处环境的情况下,不断将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能量用于“应急”。 与此相反,“奋斗”是基于对所处环境的清晰认知,设法将自己的资源与环境(或系统)的“能量场”相匹配,通过努力最后达到自己的目标。 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,我们也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生活中很多所谓的“努力”和“奋斗”,其本质不过就是一种“挣扎”。 很多人之所以误把“挣扎”当做“奋斗”,是因为他们没有看清楚两者之间存在着以下差异: 奋斗是主动出击,挣扎是被动应对; 奋斗者拥有清晰的目标,挣扎者眼前是一团乱麻; 奋斗者总是处于一种信心满满的状态,

穷忙

本篇是近日看到的一篇文章的部分摘录,此文观点可能会引起焦虑,但对很多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也是大大的事实。此处做观点记录供思考研究。 穷忙:每天繁忙地工作却依然不能过上富裕生活 一项统计:如果你是穷人,80%的概率以后你还是穷人;如果你是富人,84%的概率是以后你还是富人。 一种普遍的现象,"没有学历、技术的人,为了活下去,住在简陋的房子里,通常工作到半夜。对于他们,最重要事情是活下去,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未来怎么发展?来来去去都在死胡同里!" 在这种强弱悬殊的情况下,只会弱者越弱,越来越惨! "那种奴隶化的生活(长时间工作,却仅能勉强满足温饱)才是历史的常态。

idea

破解IntelliJ IDEA等jetbrains软件

License server(只适用于2017.03或之前的版本) License server address: http://idea.birdytech.cn 使用破解包方式(2019-02-13更新) 因要使用python,新下载的pycharm用License server方式已经不能搞定了。好像只是2017.03之后版本的jetbrains软件好像不行 1、下载jar包,放到此软件安装目录的bin目录下 下载路径 2、修改配置文件 在.vmoptions结尾的配置文件的最后一行加上如下语句: -javaagent:jar包绝对路径 windows 配置文件为:idea.exe.vmoptions

从喝茶到生活

前段时间有几次去喝茶的经历,这也让我有了一点点小思考。我是独自去喝茶的,这跟三五好友一起喝茶感受有些不同。“茶分两种,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,另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”,这里说的自然是后一种。它不是为了提神醒脑饭后泡的那一杯浓茶。而是抛开生活的琐事和烦恼,利用一个下午一个人去过一段慢生活,细细去品一壶茶,让自己麻木的感官开始敏感起来,思维也开始变得活跃,去感受生命的美好,感叹时光的流逝,去思考生活的真谛……整个心灵也像是被激活了。这可能是在城市生活的人快要遗忘的生活本来的样子。

mac记录每天上班时间

需求:现在的公司每天是弹性工作时间,上班去的早下班就可以早走,每天的工作时长必须达到公司的规定。经常发生一件事,下班打完卡都已经到楼下了,突然开始怀疑上班时间不够。发生了几次之后我就忍不了了…… 急需找一个每天帮我自动记录早上到公司时间的方案 寻找方案:之前在windows上可以过滤系统日志找到电脑登录时间。macbook每天合上显示器下班走人,上班揭开就开始干活。上传说中的last命令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。 最终方案:最后找到了神器power manager。这个工具在你揭开显示器时触发power on事件,执行脚本将当前时间记录进日志文件。 好了,有了方案就开搞吧 安装power manager 点击图片下载power manager 1、添加计划 2、修改名字 3、选择事件类型 4、

《无为》

孟佳解读 这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学者森舸澜教授,加拿大著名的汉学家,斯坦福大学宗教学博士,主攻中国古代思想,他曾把《论语》翻译成英文,他的译本被认为是最适合普通人阅读的版本。 这本书英文名叫 Trying Not to Try:The Art and Science of Spontaneity ,中文可以翻译成:《无为:自发性的艺术和科学》。虽然这本书2014年就出版了,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中文版,所以您可以在本书登陆中国之前就先睹为快。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一位西方学者,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,给庄子的“无为”思想,提出了一个新解释。

教育

这段时间听到的两条关于教育的观点

1、西塞罗说过,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,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作着相反的努力——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。 2、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阐明了教育的观点,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生活中更成功滴寻找自己的幸福,(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,不是他家的,不是他学校的),而教育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。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,帮助他成为他自己,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。

做决定时的理智和潜意识

当你做小的决定时,应当依靠你的大脑,把利弊罗列出来,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;当你做大的决定时,如寻找伴侣或寻找理想时,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,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。 ——弗洛伊德 刚看到这句话时感觉说的不错,但后来细想又觉得说的不对,再过了很久又觉得可能是对的。为什么会有反复呢?现在想来估计是,这段话里面概念没有理清,也缺少了论证过程,所以会让人困惑。这让我想到了以前老是记一些名人名言。虽然有时候会让你困惑,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,积极的影响还是大概率的。 这段话是讲,做决定时是应该让理智主导还是潜意识主导。这段话里跟我们普遍认知相同,就是潜意识是站在理智对立面的。 潜意识到底是什么?在你动用潜意识时,看似没有经过思考。但是实际上,潜意识是你的价值观记忆。这是你过往的所有人生经历的总结。你过往的人生会对事物产生了一套价值判断标准,跟理性思考不同,

既往不恋

沉没成本:简单说就是,你以前为一件事花进去的时间、精力、金钱都是沉没掉的,不应该影响你当下这一步的决策。 人类还有一种能力,就是把自己这些因为错误偏见而形成的观点,解释得冠冕堂皇,自我合理化。就像有人写的一段话,“很多时候,我们在重组自己的偏见时还以为自己是在思考;在重复以往的错误时还以为是在坚持梦想;在消极荒废时还以为是在放松;在伤害别人自尊时还以为是直率;在固步自封时还以为是在坚守;在随便放弃时还以为是在选择;在喝得酩酊大醉时还以为是豪爽;在不思进取时还以为是低调”。 所有这些愚蠢的行为都是因为我们延续过去,而且还把它合理化。那些强大的人,他们很理智在做决策方面跟人工智能很像。 如果不爱一个人,不会因为我已经为这个人付出了很多而舍不得分手。分析一只股票如果不看好他的未来就果断卖出,而不会说“哎呀,我还亏着钱呢,都涨回来我再卖吧”。如果跳槽,纯粹是因为新工作岗位更适合自己的发展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