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察人性
人性的含义是指人的根本诉求,它是人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。阿德勒认为,人在童年时期应对困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,将会决定他成年后的行为模式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记忆、梦境和幻觉来分析出他的内在诉求,从而解释他的行为模式背后的动机。人的行为模式应该尽量符合社会规则,一旦违背社会规则,就会陷入不幸之中。
人性
阿德勒认为,人性是人的诉求,不同的诉求支配着一个人不同的行为,而人的性格是一个人行为习惯的综合体。理解一个人的诉求的过程,其实就是在洞察他的人性。
在心理学的研究中,人的诉求分为表面诉求和根本诉求。表面诉求往往只是停留在对行为的简单解释,而行为背后最根本的诉求才能称得上是人性。只有仔细的与人沟通,了解他行为背后有哪些细微的东西,才可能洞察行为背后的真相。
人性经不起考验,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剖析这些人性的弱点,尽可能地避免。
人的行为习惯
人的行为习惯是洞察人性的钥匙 人的行为习惯包括解决问题时的方法,也包括人的梦境、幻觉、记忆和情绪表现。在阿德勒看来,一个人的所有行为习惯都是围绕着他的根本诉求展开。也就是说,一个人的所有行为可能都不是随机的,而是在根本诉求的驱动下的一种必然选择。行为习惯的形成,受到家庭背景、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。使自己的行为习惯尽量符合社会规则,这样才能更好地和他人相处。
但是现实生活中,人的行为习惯却往往非常复杂,我们之所以在现实中很难看清一个人的人性,就是被这些复杂的行为习惯所蒙蔽了。阿德勒提出,可以尽量回忆小时候的事情,通过对童年的回忆来分析出一个人的根本诉求。但是,这种分析一定不能脱离那个人的成长环境,必须对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充分地了解,才能够做出客观的诉求分析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陋习,就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、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判断别人,这样得来的结果往往是不够客观的。
人的性格分为两种:自私型和社会型
阿德勒认为:人的性格是指在极力和外界相适应的过程中,个人所展现出的一种独有的风格。作为一种行为模式,性格是发展社会感、追求优越感的依据。
个体心理学把人的性格分为自私型和社会型两种。社会感比较强烈、不太在乎个人权力和威望的人,一般属于社会型性格;而只想着在自身获得巨大优越感以后才帮助别人的人,通常受到个人利益和野心的控制,属于自私型性格。一个人过于自私会慢慢和现实脱节,变得孤立而病态。每个人都是在两种性格之间寻找平衡,一个人既不应该让自己太过无私,也不应该让自己太过自私。每个人性格的目标虽然相似,但追求目标的道路却各不相同。
阿德勒认为,人的情绪变化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我们的性格走向。比如愤怒、焦躁、刻薄等,都是出于我们无能为力的自卑感。如果我们要平衡自己的性格,我们就需要知道一些控制基本情绪的技巧和方法。这也就是我们能够通过洞察人性来改善自己生活的原理。